若不身在其中,何来感同身受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所能见到的那些在自己看来奇怪的人,所能遇到的奇怪的事,其实不是他们太奇怪,而仅仅在于你没经历过,你无法理解罢了。 感同身受其实可以理解为对于他人情绪状态的一种感知能力,也被称共情能力。共情可以分为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两方面,情绪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和判断;认知共情则倾向于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情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共情并不是简单的“情商”问题,它具有神经基础且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遗传、年龄、环境等。奥勒冈州大学神经心理科学系的科学家就发现了一种“共情基因”。通过基因检测如果发现你的OXTR基因rs53576位点表现为G型,这类人群倾向于拥有更强的社交能力,他们能通过他人的面部表情而获得社交线索;而A型的人群倾向于注重自我,对他人的表情、情绪的识别能力较差。 早在之前《中国好声音》的节目中,有位叫郝亚青的选手,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有些不自信的说:“我是个活动歌手”。导师问什么是活动歌手,有人帮着回答说一般像楼盘开幕,活动剪彩会邀请的歌手。导师听到随后说:“那跟我们也差不多”。一句简单的话缓解了对方的压力。如果换作别人回复的话可能是千人千面的。每一个人的共情能力都会有所差异。 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存在一部分“天生”的基因决定的,共情能力弱的人,也不用担心,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去提高。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特别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的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快来测一测你的基因特性。 定制你专属保养计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