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资讯

原来这些都和基因有关

总是“情绪化饮食”,怎么破?

未知 1038天前

总是“情绪化饮食”,怎么破?

回想一下,你是否会在无聊的时候,总是想要拿起手边的小零食?你是不是会在压力和疲惫之下,选择用吃东西来让自己更舒服一些?

是不是在失败后,总感觉有无尽的空虚等待着被食物来填满?“过劳肥”“压力肥”由此产生。这种普遍存在的将食物与情绪捆绑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化饮食”。

图片

 

  • 情绪化饮食的表现

  1. 在身体并未感到饥饿,或者是已经吃饱了的时候持续进食;

  2. 对某种特定的食物感到迫切的渴望;

  3. 吃了足量的健康食物后,仍然不能感到满足;

  4. 在嘴里塞满食物时,仍然急迫地渴望食物;

  5. 进食的时候感受到充实且放松;

  6. 在经历压力事件的过程中或结束后吃东西。

     

图片

 

渴望吃东西是一种信号,表明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正困扰着我们。同样地,与情绪对应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我们还会出现情绪化购物、情绪化运动或者是情绪化追剧等等,但情绪化饮食却以更高频次出现。

在《甩掉令人痛苦的赘肉:打破虐待、压力与暴食之间的关系》一书中,作者提出:暴饮暴食背后,常常伴随着着四种典型的情绪,分别是害怕(fear)、愤怒(anger)、紧张(tension)和羞愧(shame),这四种情绪的首字母连起来,恰好就是脂肪(fats)。所以,情绪和饮食的关系密不可分。

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情绪化饮食?

肠胃是情绪的核心

当我们对某件事或某个人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时,常会说“反胃”。

“反胃”这个词就是对我们当时生理状态的一种直接描述,现在多被我们用来表达当下的情绪状态;

又比如,当我们过度紧张的时候,会体验到胃疼的感觉;面临大考前出现拉肚子、肠胃不适的状况。

心理学研究认为:肠胃是我们的情绪核心,能让我们感受到恐惧、兴奋、愤怒和爱。当我们的内心产生较大波动时,肠胃也会感到不安。

情绪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

加拿大研究者Bernard Lyman做过这样实验:他一共设置了22种情绪,要求200名参与实验的人想象自己正处于其中某种情绪中,包括愤怒、厌倦、沮丧、孤独、快乐等等。

当我们在想象自己体验到的某种情绪时,研究人员会向他们提问如“想吃什么食物”,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食物偏好与我们的情绪的确存在着显著的相关。

比如,当我们体验“焦虑”这种情绪时,会强烈地渴望零食,不论这种零食是健康食品还是垃圾食品;当我们体验到自信时,会更偏好吃鱼。

图片

 

食物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中医理论中也出现过许多关于食物和情绪关系的研究,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的,中医会将食物描述为寒、热、温、凉四种属性,这些特点与我们的血管收缩、情绪变化等紧密相关。

从生理体验上来说,每种食物都含有矿物质、氨基酸、以及独特的气味和口感,或者一些其他影响情绪和能量水平的特性。与安慰剂所产生的效果类似,许多食物都能改变我们的情绪状态和精神压力。

身体是一个系统,会自动寻求平衡。

我们的身体十分聪明,会尝试各种方法使整个系统动态平衡。当我们情绪起伏波动的时,食欲会预先知道,哪些食物能让我们调节情绪和能量水平,哪些食物能让我们暂时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我们不但会生理性饥饿,还会出现情绪性饥饿,促使我们持续进食。

“情绪化饮食除了受情绪的影响,同时也和我们自身的基因MC4R有一定的关联性。

图片

如何应对情绪性进食?

  • 情绪管理

吃食物可以让我们情绪上满足,这是一个心理上选择问题,但食物也并不是缓解情绪的唯一灵药。

无论你的进食习惯如何,当你决定寻找另一种方式,来替代自己的不良进食习惯时,就必须学着用另一种方式,来照顾自己的消极情绪,不良的进食习惯可以被调整,而消极情绪的处理也不止于进食这种唯一的方式。

旅行、和密友的谈话、运动同样能使我们心情愉悦,当然这些不是唯一的方式。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控制好情绪,便不会让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失控,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和情绪的协调达成良性循环,也就不会出现失调性的进食。

图片

  • 理解自己

在潜意识中,几乎不会有人会自我伤害,每个人都倾向于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自然会产生“奇怪的行为”,比如进食。它更像是一种填补内心缺口、寻求自我保护的表现。

很多时候,我们都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干扰,比如他人对我们外貌、身材、爱好随意评价,消极的评价让我们的情绪受控,导致自我暗示,觉得自己不够好,进而产生难以抑制的其他情绪。

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相应地,也就可以找出更好的应对方式。

  • 巧用第三人称

情绪化进食往往伴随着自我批评,你的内心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比如“我是个失败者”、“我从回来后没有做对过任何事”。这些话虽然转瞬即逝,却在无形之中给你带来负面的影响,“侵蚀”你的幸福。

尝试一下,当你再次产生这种想法时,试着把注意力转移到第三人称上,让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你说“我把事情搞砸了”,把它变成“XX(你的名字)把事情搞砸了”。会帮助你停止大脑里的思维循环,开启一个新的视角。

 

图片

讲到最后:

一个人是否能够习得消解负面情绪的技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成长经历,如果孩童时期情绪总被忽视,习惯运用有限的方法排解情绪,长大后,仍然会依赖饮食这种低成本、单一的方式排解情绪。

情绪是压力性进食的罪魁祸首,所以,试着坦诚你的感受,接纳情绪的存在。记录饮食形成日志,总结每次导致情绪性进食的诱因,并记录当下的感受。

有压力时,问问自己,“如果暴饮暴食,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这个结果我能承担吗?情绪性进食虽然一时爽,却无法真正安抚情绪,反而会让人在负面情绪里越陷越深,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或正念饮食治疗,也能帮助你迈出“好好吃饭”的第一步。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情映心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的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特别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的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快来测一测你的基因特性。

定制你专属保养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