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资讯

原来这些都和基因有关

简单又有效!一份实用的癌症筛查指南

未知 1204天前
恶性肿瘤,是全球排名第二的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每年死亡总人数近1/6。癌症固然可怕,但好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做到提早预防、提早发现。
给大家介绍一种提前预防和三种简单有效的早期癌症筛查的常规方法,这也是一份真正实用的肿瘤筛查指南。
基因检测
 
成人肿瘤风险基因检测,通过选取关键的抑癌相关基因进行检测,评估近18种常见癌症的抵抗能力,从而对生活习惯、预防体检等做出更精确的指导,降低风险,有效避免癌症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受益。让疾病延缓发生,或者是减轻症状,甚至是不发生。基因检测让我们提早到了“治未病”的时代。
 
如果您是下列人群建议您可以做个基因检测。
1、有癌症家族史。2、关注癌症预防。3、处于亚健康。4、工作压力大。5、饮食不规律。6、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和放射线等。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筛查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就拿肺癌来说,它是目前死亡率极高的一类恶性肿瘤,中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肺癌完全有机会在早期被发现,而早期肺癌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后,可以减少80%的肺癌死亡!
如何在早期发现肺癌?传统的胸片检查虽然有其重要意义,但对早期肺癌的筛查来说效果却不理想。而美国肺癌筛查指南则将另一项健康检查纳入其中,这就是低剂量螺旋CT。
美国肺癌筛查指南建议,年龄在55岁-74岁、有600(支×年)以上的吸烟史或戒烟小于15年的人群;或者是50岁以上、有400(支×年)以上吸烟史,同时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如职业暴露、家族史、COPD或肺纤维化、放射线接触史)的人群,都应该考虑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频率为每年1次,连续两年,或直到不再是肺癌高危人群。
此外,B超作为一种安全、无创且易于开展的检查,也很适合用于泌尿、肝胆、甲状腺等方面的肿瘤初检与筛查,加上其费用也不高,一般人群在平时体检时完全可以将其纳入。
对于女性来说,还要特别提一下乳腺B超与乳腺钼靶。
前者对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也有一定帮助,特别是东方女性乳腺腺体致密程度高,B超结合钼靶会有更好的效果。没有高危因素的大于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年一次钼靶检查。通过这两项检查,能有效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PET-CT比较火,许多人只要经济允许,在体检中会将其纳入,进行全身扫描排查是否患有肿瘤。但PET-CT不仅费用高,而且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一般健康人群在常规检查中,并不建议将其作为首选,以免过度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放射源接触。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又称肿瘤标记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也可能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以进入血液,因此能抽血查到。
比如 AFP 异常升高提示肝癌;CEA 提示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等;CA199 提示胰腺癌、胆管癌肝癌、宫颈癌等;PSA 提示前列腺癌。
但有些时候,即使没有得癌,这些指标也会升高。比如 AFP 是目前肝癌临床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但是妊娠、肝炎、肝硬化、胎儿神经管畸形等,AFP 也会显著升高。
也有些时候,得了癌,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升高。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有误伤的情况,也有漏诊的风险。所以,单凭“肿瘤标志物”无法确诊肿瘤,需要结合身体表现和其他检查来确认或动态观察。
从适用人群上来看,男性40岁以上、女性35岁以上,可以考虑将肿瘤标记物纳入自己的体检项目里了。如果本人有肿瘤高危因素,或者有肿瘤家族史,就更应该提前接受这项检查。另外,在选择检查何种标记物时,还要进一步结合个人的年龄来看。比如年轻的体检者(30岁以下)要注意与白血病、淋巴瘤、骨肿瘤、生殖系统肿瘤等相关的检查,因为这些肿瘤是这个年龄段人群的常见疾病。而中年人体检可以更全面一些,尤其是CA19-9、CA125、CA15-3等指标,前者对于协助胰腺癌、胆囊癌,后两者对协助女性肿瘤(卵巢癌、乳腺癌)很有帮助。进入中老年期后,除了上述指标外,男性一定要记得加查和前列腺癌相关的PSA指标。

触诊

触诊是用医生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及脏器的物理特征。
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摸一摸,不少大的健康隐患就是这样被揪出来的。比如说,在乳腺、甲状腺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触摸来判断是否存在肿物以及肿物的性质,从而早期发现可疑病变。
又比如说,看起来不太体面的直肠指检,不但可以发现痔疮,还能发现一些早期直肠癌。
不光是医生的触诊,患者也可以通过“自摸"来关注自己的健康。不少女性朋友的乳腺癌就是因为洗澡时自己偶然摸到肿物而发现的。当然,患者自己触摸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为背景,否则很容易混淆敌我,将正常的组织当作可疑的肿物,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很多患者都是发现了浅表淋巴结肿大,然后进一步检查确诊的。比如颈部淋巴结提示头颈部肿瘤,锁骨区域淋巴结提示肺部,腋窝淋巴结提示乳腺癌,食道或者胃的肿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提示盆腔肿瘤,还有淋巴瘤等可能出现多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总之,触诊是一个简单、方便且有效的体格检查方式。不过,这一方法比较局限,体内深部肿瘤、或是细小肿瘤,可能很难摸到,所以还需要借助影像学等其他检查的帮助。
以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特别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的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快来测一测你的基因特性。
定制你专属保养计划吧~